考研大军377万,又是一年最难季?你不认输,天都要给你让路
咱们先来看一组数学题:
1.求定积分:∫₀∞(sin(x)/x)
2.数列求和:1-½+⅓-¼+…
3.求证:∑₁∞(1/n²)=π²/6
4.求证欧拉公式:e^iθ=cosθ+i*sinθ
4.根据洛伦兹变换推导质能方程:E=mc²
5.推广阶乘至实数域并求解:½
我不知道,看到这组数学题时,有多少人会解?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懵的吧。是的,我承认,我也懵了,我不仅不会做,就连一些符号都认不全。
这组数学题是怎么来的呢?
这不得不说到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两年前,同事A和同事B的儿子都在读大三。前者读的普通本科,后者读的985高校。
读普本的A孩子,在高中时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但进入大学后,似乎开了窍,成绩节节攀升,特别是一直喜欢的数学科目,似乎没怎么努力,也能轻轻松松考到90+。
同事B的孩子进了985大学,虽然每天学习都安排得紧紧的,压力一点都不亚于高中,可学习绩点始终不高,尤其是数学,几次都处于挂科边缘。
是不是就读985大学的B孩子,没有A孩子聪明?不是!
于是,那年寒假,同事B的孩子就拿着上面那组题,去向同事A的孩子请教高数学习方法。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B孩子却更懵了:A孩子懂的他都懂,A孩子不懂的,他也懂;但他懂的,A孩子不一定懂的,而他不懂的,A孩子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过。
本科毕业那年,两个孩子都参加了考研。B孩子成功上岸,A孩子却失利了,倒在了自己优势学科——高数的门槛下。
剧情为什么会如此翻转?
两个学生之所以会出人意料之外,我觉得关键之处,在于重点本科与普通本科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这件事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问题:
1.教学内容和方向之间的差异。
同样是本科,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普本与重本之间使用的教材不同,老师的水平不同,当然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就不同。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像在优生云集的重点高中,师资配备更优良,教学要求更高,学生能力更强,自然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无法可比的。
2.大学层次之间的差异。
为什么大家都想读985、211?
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只有考上了985、211这样的大学,才能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才能站上更高的平台,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是985、211大学毕业。有人说文凭不能代表一切,也有人说这是文凭歧视,可我要说的是,文凭不能代表一切,那它能代表的又是什么呢?如今对文凭歧视感到不满,可你有没有想过,人家用人单位只招3人,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应聘,如果不设置一道门槛,难道HR要从堆积如山的简历中一一筛选?资本从来都是现实而“罪恶”的,我们经常看到锦上添花,几时又看到雪中送炭了?
现实面前,该怎么办?
现实就是现实,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既然已经输在前半段,就不能再放任后半段了。
那一年,同事A的孩子在认清现实之后,果断摒弃了“矮子当中充高个”的优越感,在第二年重新规划学业,调整了学习目标,并且“不以为耻”地反过来向同事B的孩子虚心请教。那一年,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庆幸的是,他的努力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在二战中成功考上了一所211大学。
《三十而已》里有句台词,分外戳心:“生活的本质,是千难之后有万难。”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无论是普本还是重本,大学生归根结底都还是一群被贴着“学生”标签的孩子。
未经沧海难为水,事非经过不知难。目前的难不算难,经年后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学习,竟然是那么幸福的一件事!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学习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捷径的道路,只有珍惜当前机会,不断努力,不断付出,才能为自己争得机会,争得未来。
写在后面
明天就要考研了。据最新统计,今年的考研大军达到了377万(之前有说422万的),人数较之去年又增加了几十万,考研之路似乎越来越难走了。
好在,为了应对今年的特殊就业形势,教育部早已官宣对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11.37万博士研究生和推免生在内,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也只有30%,真正留给考研大军的名额可能不足100万。18.9万,最多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考研难吗?难!可是在内卷化的今天,哪一年又轻松了?以后会不会没这么难?不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但是,生活的累,从来都是一波接着一波,容不得你喘气。岁月静好是错觉,负重前行才是真实的人生。很累,却无路可退;再难,也只能迎难而上。成年人,谁不是深夜崩溃,清晨赶路。
不拼一把,又怎知自己的赢点在哪里?既然选择了,那就努力吧!你不认输,天都会输给你!
加油!祝大家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