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高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沧桑
2019年,我盘点中国高考,选用的关键词是惊艳。2020年,选用的关键词是沧桑。从年初取消自主招生到一直年尾强基计划调整的迹象。疫情和新高考,中国高考202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沧桑,几千万高中生笼罩在不确定的雾霭中。无疑,高考改革面临70年来最大的变局,中国高考在艰难中跋涉,不会停止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高考天数
年初,通过各种迹象分析,新高考地区北京高考时间可能是四天,后来公布果然如此。全国各地由于高考科目不同,高考天数不一致,一般有6月7日、8日、9日三天的,也有6月7日、8日两天的。由于新高考科目选考,所有科目都有考试时间,意味着未来全国高考时间均会设置为四天。这是史上最长的高考天数,四天高考,首次出现了空考期。
关键词:自主招生
我从2014年开始,连续不断写过十多篇文章呼吁取消自主招生,大约是新高考政策公布后第一个公开主张取消自主招生的人。实际上自主招生存废一直没有定论。1月,教育部发文正式取消了从2003年开始的自主招生。我没有什么遗憾。自主招生没有什么原罪,而是必然的趋势。“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京都五校”等由于自主招生而兴起的联盟,成为了高校招生历史名词了。
关键词:强基计划
取消90余所高校自主招生和36所高校实施强基计划是同时进行的。虽然官方一再强调,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修正版,但强基计划对于高考考生而言,和自主招生没有什么核心的区别,他们主要关心的就是考多少分能录取。从年初公布强基计划政策,到高校公布招生简章,一直到高校强基计划录取冷场结束。强基计划始终存在悖论。强基计划的初衷和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规避强基计划本身携带的悖论,在录取前夕,我曾经总结过强基计划五大悖论,录取结果显示,均在我的预测之中。12月份,清华大学对外公布《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申报通知》。虽然没提强基计划政策要调整,但强基计划政策肯定会出现变动。
关键词: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并不是首次出现在高考录取中,但是2020年有四个地区实施了院校专业组模式,每个地区院校专业组的数量不一致,山东本专科是96个,北京本科批次是30个,天津本科批次是50个。院校专业组的导向非常重要,意味全国未来高考录取的模式基本以院校专业组为主。同时,引导高考考生高考志愿填报以专业兴趣为主。能不能扭转以院校为逻辑的主流高考志愿,能不能引导高中阶段以专业兴趣为主,现在不好说,但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新高考适应性测试
北京在疫情期间举办了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这是北京考试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居家考试,上传试卷。形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次考试成绩的功能。熟悉新高考录取的模式和科目计分方式。为其他新高考地区探索了一条实验之路,2021年1月,全国8个省市将联合举行新高考适应性测试。
关键词:高考延期
从1950年代开始,高考改过时间,停止过十年,但从来没有全国性的延期。受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全国顺延一个月,由6月改到了7月。7月的气候,尤其是地质灾害会给一些地区带来困境,但从高考考试和录取结果来看,没有给高考造成大范围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大一统的高考模式具有很强悍的整体划一的功能。
关键词:疫情遭受重创的高校
2020年大多数内地高校的录取分数并没有遭受疫情的影响。但是,少数高校由于办学性质和区域原因,被疫情撞了一下腰,录取分数,主要是中外合作办学、香港的高校的录取分数处于急剧下滑的态势。
关键词:北京新高考
北京2020年首次参加新高考,虽然科目选考赋分,个别科目出现异常,从录取结果来看,平稳过渡,没有出现令人惊叫的倒挂。北京是2020新高考地区中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
关键词:断档和滑档
2020年,很多地区出现双一流高校征集志愿的现象。断档现象并不奇怪,但这两年连续出现高校在录取期间大范围断档现象,值得研究。同时,一些地区,尤其是个别新高考地区出现考生大范围滑档。这两年,我也重点关注这种异常现象。
关键词:体育科目
体育科目进入高考2020年公布后,没有在教育领域引发什么大讨论。体育进入高考也就是2021年的事了。意味高考试卷总分分值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