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打开大学之门的钥匙
01
中考成绩好,高考成绩不会太差
中考考进重点高中,相当于“一条腿已经迈入了重点大学”——此言非虚。
今年春节,高二的儿子和初中同学聚会。
其中一个同学是西城排后4的某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会主席,另一个是西城排前4的某所重点高中普通班的学生。
因为这次西城期末是全区统考,所以二者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前者数学66分,英语38分;后者数学142分,英语127分。
前者总分排名年级前10,后者数学排名刚刚进入年级前100,英语分数位于年级前50%。
两位同学中考总分相差70多分,可才读了一年半高中,单科成绩的差距已然达到70多分。
中考分层,让高中生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成绩差的学生再想逆风翻盘,难度很大。
这是铁一般的残酷事实。
才从中考5:5分流中突出重围,却又陷入普通高中难上重点大学的魔咒。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重高和普高,学习环境、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校园秩序、机会机遇……一切的一切都有云泥之别。
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在同一个班级里面互相影响共同成长。
就算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因为运气好考进了重点高中,那里的环境会倒逼你努力,老师会拖着你拽着你走,你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自觉地提高。
然后,三年熬过来,你会发现,自己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了让自己骄傲的自己。
而如果中考失利进了一所普通高中,没有学霸的带领,你会失去参照物,失去方向感,你的潜力会被压制,学习动力会减弱,最后慢慢沦为高考大排名里的差生。
虽然三年你在普高还是优等生,过得舒舒服服,但高考后你会埋怨自己,为什么中考时没有考进一所重点高中。
北师大曾做过一项特别有意思的调查: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小学和中学是否来自名校?
这个调查持续了半年,结果显示:很多清北的学生,小学和初中都籍籍无名,但是高中,毫无例外的都来自重点高中。
上海曾抽样调查高考生的中考成绩,调查后发现:初中水平相差不大,也许中考只差几分,一个进了重点高中,一个不幸落入普通高中。三年下来,相差万里的不只是成绩,还有三观,人格,性情、气质……
所以一般情况下,中考成绩好,高考成绩应该不会差。通过好高中进入好大学,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这正应了一句话:你身边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02
想把孩子送上重高,家长怎么做?
▼ 点醒孩子:
上重点高中的名额就那么十几个,985、211就这么几个。
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你上不了好大学意味着什么!
教育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就是在一次次通关。
为什么北京海淀区竞争这么激烈,因为全中国最多的考二代在那里。
考二代为什么会那么累?因为所有的考一代都知道:考试是硬道理!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教育都是用来实现社会分层的!!
相比于资本,相比于身份,相比于关系……通过考试来划分人的阶层是最合理的事情!
考试是为了决定你毕业以后挣1万块钱?5000块钱?3000块钱?还是到劳动力市场去打零工!
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想过更自由更自在更有尊严的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年轻时好好读书,将来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力。
▼ 帮助孩子
孩子学习效率不高,成绩停滞不前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办法。
可以找学校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听取老师的建议,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也可以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下,让课外班的老师提供专业具体的帮助。
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由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孩子回到家有安全感、幸福感,可以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
只要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没有大问题,就不要过度关注学习过程,而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状态。
一个情绪平和,积极向上的孩子,就会是一个省心的孩子。
03
想上重高,学生怎么做?
学习是个连锁反应。
一个阶段的问题和漏洞,会积累、影响到下一阶段。
小学没学好,初中就会落后;初中没学好,就会影响高中。
我们都看过百米赛跑,如果起跑没做好,会干扰到之后的每一步,进而决定最后的胜败。
学习也一样,小学积攒的问题,会在初中制造困难;初中遗留的问题,在高中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高中课程并不是彻底的从零开始,全部学新的,而是初中知识的“升级版”。
所以大家并非站在同一起条跑线。
每个人的出发位置,取决于你中考所处的水平。
升入高中,初中没学好的人会发现:
同样45分钟一节课,自己的吸收效率比别人低。
课后同样1小时,你做的题要比别人少。
同样题量的作业,你用的时间要比别人多。
别小看这些细碎的东西。就是这些细节,长时间积累,在各门课的学习上,就会放大。
这也是文初两名学生单科拉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而且,我们这里还没算学科思维上的差距。
别人是带着“初速度”学习的。遇到的空气阻力增加了一点,只要耗一儿点油,就可以克服。
而你的大脑中还有初中没解决的“bug”,原始的速度就不快,学习中遇到阻力,就得时不时分心,去把车子从各种泥坑里拉出来,所付出的“油耗”就要比人高。
要想降低油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初中打好基础。
这不仅仅是为了中考,它还会决定你几年后的高中学习,最终决定你的高考,进而影响你的人生。
具体怎么做?
▼ 提前预习
仅靠一个寒假逆袭,是完全有可能的!
就是靠提前预习!
通过预习掌握基础内容后,平时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在课后回顾和做作业时就会省下大量时间用来进阶提升,增加做题熟练度,提升做题能力,学习的自信心随之建立并增强,形成良性循环。
预习的主阵地正是假期。有位同学这样分享预习的妙处:
寒假用来提前听课预习,回学校后听课会很兴奋,很踊跃。
每一节课完成后,不仅头脑中有知识的充足感,身体上甚至都觉得很满足。
非常盼着老师讲新课,因为我已经会了,老师一让做题就能快速做出来,学习信心大增,同学也对我刮目相看。
预习不应只限于看书本和做书本后的习题,这些只是达到了最基础的程度。
你要进行较深层次的预习,巩固新知识后,再自己思考中等难度的题目。看完答案思考后仍然不会,再微信问老师。
这种深层次预习,会迅速帮你建立理科优势。
▼ 理科改变思维习惯,文科做好知识积累
文科积累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很重要,英语尤其是阅读量三年需要达到15万字。
学习有余力的可以考虑初二开始阅读初三的文章,初三能阅读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样中考就游刃有余了。
语文课外阅读的积累也很重要,多读多写多背是家常便饭。
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好办了。兴趣和爱好是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培养的。
初二数学难度开始增大,物理开始学习。要让随时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理科的综合应用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做一定量的基础知识题目题目,理解定理、定义和性质的含义。
2. 通过做难题对知识点内涵深入理解,反过来再去重新审视基础知识,能建立起知识点的数学模型。
3. 通过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对知识点深入和透彻的理解,达到一个能灵活和综合应用的高度。
理科学习需要学会质疑和归纳总结,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储备很重要。
三到四个知识点的综合,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寻找突破口,将各个知识点的性质、定义、定理相互串连起来,寻找方法和思路,再比较各种方法寻找出最简捷的方法。
多做思维训练比多做题更重要。
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善于做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归类、完善,循序渐进!
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一题多解找巧法,多题一解找通法。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习初高中有衔接的高中知识,文理科都一样。
学习一些高中知识后再做中考题目会轻松些,理科更是如此。
如果初中就能把学会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知识点和学科上使用,那就是高中的大才,北清在向你招手!
所谓的教育公平,不是人人都有一样的机会,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这不是公平,这叫吃大锅饭,本质是鼓励后进。
所谓的教育公平,就是通过公开透明的中高考选拔,最大限度地让努力的学生,升到适合自己层级的学校,得到应该得到的人生回报。
而现在的中高考恰恰是最公平的选拔机制,而且是人生唯二的最公平的考试。
所以你一定要抓住机会,一定要把学习的根基打好。
虽然中考成绩无法100%决定高考成绩,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所重点高中,是打开重点大学之门的金钥匙;一所普通高中,只是一把生了锈的钥匙。除非你加倍拼命地去除铁锈,要么根本打不开大学之门。
努力的你一定会有好运气,努力的你一定可以考上一所好高中。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