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落下帷幕,45%学生进不了高中,这场分流能决定孩子未来吗
前几日,各地的中考陆续结束,学子们将在这场考试中决定自己未来的走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平均值仅为57.73%。
也就说,初中之后,只有大约一半的学生能进入了普通高中就读,其余的大部分将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未来中等技术人员。
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的学生14岁左右就已经在家待业。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合法打工年龄是十六周岁。
所以,或许中考是一场比高考更残酷的较量,因为它基本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大致走向
教育竞争在每个国家都有,有的国家的学生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已开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从小学就开始“一考定终身”的国家的教育制度。
1
新加坡小六会考
分流后因材施教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岛国,人口只有500多万,自然资源也匮乏,但却是经济强国。这要归功于他们的教育体制。
从新加坡建国之初,教育一直都是他们重要的发展战略,到现在为止仍然是重要的发展战略。
但是他们的教育跟我国是有所不同的,奉行的是精英教育,很早就开始将学生分流。
新加坡国防部长、原教育部长黄永宏说:每个新加坡人都需要接受教育,但这并不是说都要接受大学教育,重点在于发掘孩子的长处。
所以他们会通过一系列的评估考试,最早的一项评估考试就是小六会考,即小学毕业考试。
听起来平平无奇,但这个小六会考几乎是新加坡最重要的考试。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备考而辞去工作专职陪伴。
小六会考的科目有四科:英语、中文、科学、数学。这四科成绩的总分决定了他们接下来要接受的教育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
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可以进入“中学直通车课程”,经过6年的学习后,只要通过A水准的考试就能进入大学。
除了进入中学直通车行列的学生,接下去排名前56%的学生将进入快捷班,经过4年的学习后,并通过O水准的考试成绩决定是升入初级学院还是理工学院?之后同样有评估考试来决定是否进入大学。
如果成绩没有达到快捷班,则进入普通班,大致比例是38%,学制5年,要想考入大学,他们要分别通过N和O水准的考试,如果只通过一项的,只能上技术学院。
还有1%的学生没通过小六会考的,在2007年,新加坡为这类学生创办了北烁学校
对这种分流方式,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表示:这可以有效降低辍学率,并且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选择最适合学生今后学习的学校,才能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去学习。
另外,也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尤其是贫困人群的态度。
数据显示:有一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考取了小六会考中三分之二的高分,从而进入更好的学校,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这让他们意识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可以自己选择学校,付出是值得的。
当然,这种精英主义和竞争确实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孩子下课后,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有的得了焦虑症。但是其随之带来高薪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又确实在带动着国家的发展。
此外,也触发了新加坡私人家教产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现在新加坡每年有120万户,约九成的新加坡家庭,会送孩子去超过850所受新加坡教育部认可的补习中心上课,花费高达每年11亿新元。
最终,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只有30%的学生能进入大学,有望成为精英。
当然,也不是小六会考之后,学生就被永久定性,大学也会面向技术院校招收学生,只是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罢了。
但是这也是新加坡教育的独特之处,不试图去掩盖学生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 自己的教育。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精英,但是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这样才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懂得在自己的位置上获得满足感和自主权。
有想要更深入了解新加坡教育制度的,也可以观看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
2
德国的双轨制
三方皆赢家
同样实行分流制还有德国。他们从1920年开始就颁布了法律规定:所有儿童接受四年基础教育,四年以后开始分轨。
这让当时的德国成为文盲率最低的国家,培训出了很多优秀的工人,托举起了他们的制造业。
经过小学四年的基础教育后,将会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流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职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高中。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实际上呈现的是人才培养双轨制,即一轨是培养从事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另一轨培养职业技术人员。
职业中学的前身是国民学校,学制5年,即5-9年级,早年是针对社会中下层实施普及教育而设立的,那时,小学毕业生的88%都会进入这类中学。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这个比例也在降低,到了2012年仅占17.2%。
在德国,没拿到职业中学的毕业证书是很难找到职业培训岗位的,也就不能上岗的。换言之,全部学徒工中的大部分人是来自职业中学的。
然后是实验中学,学制6年,即5-10年级,在这类中学中就读的学生可进可退,一方面毕业后可以接受职业教育,进入比职业中学毕业生归宿更好的专业学校和专业学院,另一方面成绩很好的可以选择转入文理高中,有机会上大学。
最好的是文理高中,学制9年,即5-13年级。其中5-10年级是中学,11-13年级是高级中学。中学要进入高级中学还要经过考试,如果不合格就要转入其他类型学校学习。这类学生占比是逐年增加的,到了2012年,已有39.6%。
他们的分流跟新加坡不同的是,虽然也是根据成绩推荐学生到某类学校就读,但家长有决定权。
当然也不是家长说去哪类最后就去哪类,有的州需要孩子再次参与考试,如果通过就遵从家长的决定,不通过要么重读,要么听从学校的建议。有的州则不需要考试,可以直接进入家长要求的学校就读,但是有半年至两年的试读期,学校可以根据其成绩决定去留。
简单来说,就是即便分流,只要学生有足够的努力,也是有机会可以转入上一等级的中学中就读,获得更好的职业教育。
这对于德国而言,是三方皆赢家的局面。
既满足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诉求,创造了低失业率,保障了社会稳定,又为企业提供了具有特定资质的员工,减少了新员工的入职时间,企业能更快获得利润,同时学生也能在做中学,学做一体化,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解决了工作问题。
避免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
3
早/晚分流
竞争同样激烈
不管是早分流,还是晚分流,激烈的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们国内有一所学校是大名鼎鼎的“高考战斗力”——衡水中学,这所有着魔鬼制度的高考工厂,恰恰是中国孩子高考压力的缩影。
之前有一些留学公司做的宣传广告,让大众误以为国外的学生非常轻松,他们毕业后就有高薪,前景一片光明。因此,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都将孩子往国外送,期望孩子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成才。
其实,这并不是事实。只要你想要成功,不管在哪里竞争都激烈,学习都辛苦,国外也是如此。哪怕是不分流,且倡导所有学生都要接受同样教育的美国也是如此。
他们也有跟我国衡水中学一样的“高考战斗机”——惠特尼高中。
在这所高中,有个魔鬼数字“4”,说的是要想获得4.0的GPA成绩,学生每天只能有4小时的睡眠,需要灌下4杯咖啡以保证精神充沛不耽误学习。
所以,我们能告诉孩子的就是:要坚持下去,不管前面有多大的阻碍,要一直往前冲,直到赢得生命中的成功。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