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虽然拍摄于2014年
当下看来依旧触动人心
又是一年高考时,一场关乎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即将拉开帷幕。
提到高考,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命运?希望?残酷?还是......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选择,对教育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2015年上映的高分纪录片《高考》。
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学生观看的教育类影片。
【第一集】 早起晚归,2400万学生谁能最后成功
《毛坦厂的日与夜》讲述的是一座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高中和一个依此而生的小镇的故事。
安徽省的大别山麓,运转着一座庞大的高中,高中的名字因所在的毛坦厂镇而得名---毛坦厂中学。
毛中(以下简称)拥有24000多名学生,其中的三分之二是高考复读生,加上应届生,学校每年都会有万名学生参加高考。
【 第二集】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站在悬崖之边的孩子
何飞是复读班的学生,这也许是她的最后一次高考了,何飞能否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复读的一年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吴俊是毛中的保安队长,也是应届高三生吴世康的父亲。吴家从未出过大学生,吴世康会实现家族的零突破吗?
学校和小镇是中国高考的缩影,是每个学生的成人礼,也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考验。
【第三集】 打工子弟的十年,从放牛班到签约名校
中国有超过2.7亿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千万,他们远离家乡,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居住地参加高考。
十年前,林兰兰、武子璇和刘燕霞随打工父母从老家来到上海,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进入张轶超组织的久牵合唱队。
十年来,纪录片镜头记录下了那些稚嫩的面孔。
今年,张轶超要排一部久牵音乐剧:故事讲述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和选择,故事背景设定在2024年的高考那天。
林兰兰、武子璇和刘燕霞设想和演绎十年后的生活,十年后和十年前的她们开始了一场成长的对话。
而在真实的生活中,是回到家乡参加高考,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她们努力寻找着不同的出路。
背负着自己梦想和父母的期望,她们将作何选择。启程,她们将面临何种人生?
【第四集】 国家级贫困县竟成教育强县,一户一个大学生
中国甘肃省会宁县,地处中国大西北,属于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尽管如此,会宁却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里被称为“状元故里,博士之乡”,是西北的教育名县。
会宁县是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缩影,高考成为改变人们命运的一次考试。刘洋洋是会宁一中的尖子生。
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大学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在备考的一年,刘洋洋又经历了哪些内心挣扎?
【第五集】 45万学子放弃高考,留学考试成新贵
2014年,中国有45万人选择出国留学,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放弃了高考。
就像人们俗称留学考试为“洋高考”,这俨然又是另外一种高考,同样是奋斗和追求,同样的潮流汹涌。
我们关注高考,也把目光投注在那些转身离去的身影。
为成就世界名校梦想、奋力备考的母女俩,留学服务机构里一呼百应的明星导师,国际学校里默默无闻的中文老师,
还有那些真正走出国门、奋斗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他们代表的是留学大潮下那些...
【第六集】 2400万学生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在中国,地域的差别、贫富的差距是客观存在,而人们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
高考制度从当初的举国欢呼到现在的改革与重建,它背后是中国国情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理解的日益多元化。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悄悄地改变。 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加起来总计超过6万所。
在这些学校里,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塑造着年轻的思想,2400万中学生是中国的未来。
不同的教育领导者,他们的选择不尽相同。
那些最能体现教育生态的代表者——缔造了衡水神话仍在继续激情工作的老校长、从深圳中学到北大附中一直在坚持的年轻改革派,
还有带领学生游学稍显另类的实验者,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如何看待高考,都围绕着2014年高考这个节点一一呈现。
声明: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恢复高考:开启改变命运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