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可以说是牵动千家万户的,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参考人数最多,影响最深远的国家级的统一考试。中国人重视高考,重视应试教育,在外国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在国内一些崇尚西方教育的专家们看来,应试教育是落后的不可取的。但无论怎样,重视高考几乎等同于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基本事实。中国高考为什么如此重要,高考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从家庭、个人、国家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一、高考对中国家庭来说,是教育孩子陪着孩子成长的长跑
在中国家庭里,孩子们从娘胎里的胎教,出生后的智力启蒙开发,到进幼儿园,读小学,上中学,几乎都是在为高考做准备;社会上应运而生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兴趣班等等,很多家庭只要有能力,家长花多少钱都毫不吝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在将来的高考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学区房现象,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特有的现象,学区房比普通房贵几倍,许多家庭不遗余力的奋斗,也要千方百计买学区房或租学区房,为的是让自家孩子能进个好的幼儿园,读个好小学,考个重点中学,也是在为孩子将来的高考深谋远虑。高考的历程,几乎就是每个家庭教育孩子陪着孩子成长的一场长跑,最苦最累,也心甘情愿,希望陪着孩子跑到那个充满希望的节点。
二、高考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既是一座山,也是一座桥,一扇门
我们的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往往就接受家长和老师的高考教育,孩子们听到家长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好好读书,认真学习,考重点中学,将来考个好大学。”考个好大学,几乎就成了中国学生要不断攀登的一座高山,爬的越高,才看得更远。而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都是非常明白的,高考就如一座通往人生志向的桥,并且是一条很拥挤的独木桥,要实现更好更高的人生理想,就必须咬紧牙关从这座独木桥上挤过去。过了座桥,就能拿到进入好大学的钥匙,开启人生的另一扇门。打开高考的大门,才能获得更好的资源、更好的机会,将来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未来。
三、高考对于国家和社会,是选拔机制,是人才流动的通道
中国的高考,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确实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不能否认,恢复高考4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也充分证明,高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人才培养和选拔最公平的机制,也是社会广泛认可的人才流动的通道。并且目前为止,还没能找到比高考更合适,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机制和通道。高考给不同身份、地位、财富的千万家庭和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变命运的机遇。当然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高考并不是唯一的人才培养和流动通道。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这三四十年,人力资源结构性的流动,主要有两大基本通道,一是农村劳动力通过打工大军,向城市的集结和流动;二是通过高考选拔机制的输送,高素质人才向全国各地的发散流动。可以说,这两大基本通道,支撑起中国的快速发展。
四、从历史的角度,高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
中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应试教育和考试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它的兴衰历经了数十个王朝,几乎从未中断,在中国延续存在了1300多年,虽然因为未能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造成过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和落后。但一千多年来为中国古代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造就了中国的统一和历史上长期的繁荣稳定,曾经为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举制度能在古代中国延续存在了1300多年,说明这种制度作为相对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的。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废除了,但是科举所首创的以考试选拔人才的机制并没有消失。被称为“现代科举”的高校招生考试(简称高考)和选拔公务员的考试(简称国考),很大程度是从古代科举演变而来的。可以说,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和考试制度,在中国是有根深蒂固的历史基础和国情基础的,是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制度,只要善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变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其历史的延续性、先进性和包容性,仍然能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