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升高正文

2019年中考文综学生辅导提纲

小升 初升高 2021-03-02 334 0

夯实双基、提升素养

▲明确方向——中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解读《学科说明》

(一)在考试性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范围等方面没有变化。

(二)在考试要求上,知识与技能领域新增“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

(三)突出对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考查。

1.示例中让“说明理由、谈谈认识、简介名胜古迹、评价评述、论证观点”的题很多,给了学生想象发挥的空间。

2.《学科说明》中有的试题没给答案。

(四)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二、近年来河北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一)最明显又突出的是:既考知识又考能力。

(2015)

1l.右侧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A.举办洋务 B.举办学堂

B.C.停止科考 D.结束帝制

17.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

A.① B.② C.③ D.④

(2016年)11.右图是某报刊登 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 科学

12.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到:

“古都兵谏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史书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14.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16.18世纪末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一“革命”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拉美独立运动

20.《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 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例3】读下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时 间

学 校 名 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由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1946年

北京大学

北平

A.外来侵略 B.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例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但丁的文学作品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

C.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 D.梵高的绘画

【例5】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许多代表性文献。其中,《人权宣言》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限制君主的权力

C.宣告脱离殖民统治 D.宣传自由平等

(二)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化,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高了

(三)2016年历史题首次出现组合型选择题,它比一般单选题,覆盖面广,思维含量大。

21.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制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四)主观题突出表现有两点:第一,问题没有现成答案,要求学生创造性地组织答案。

27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对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上述史实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第二,开放性论证题,给了同学们自由选择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要求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能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自己的观点。

29.探究问题。(12分)[来源:学&科&网Z&X&X&K]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

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答出2点即可)

(2)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6分)

▲如何应对?

一、用好文本教材,夯实双基。

1.吃透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这个环节主要是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大家要认真的、用心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中考历史,复习秘籍》的填空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路径”,引导大家很容易抓住基础主干知识。

2.对教材结论性知识,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做到知其所以然。

[例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文化运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在何处?

3.要重视历史概念的学习。

历史概念的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没有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是考不出好成绩的。

[例7]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870-1900年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 000

272 000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4.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

【例8】材料一:截止到1958年9月25日,由《人民日报》和各省报道的水稻亩产1.5万斤以上的高产“卫星”达19起,小麦亩产2500斤以上的高产“卫星”11起。……农业部在7月份根据各省市的报告汇总的1958年粮食总产高达5000亿公斤,比1957年高出一倍半以上!

(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2)你觉得材料一的数据可信吗?为什么?

[例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日益暴露出通过科举考试所选拨的人才无裨国用,士子们所学的儒家经义不能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因此发生重大变革。与西方入侵同时俱来的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显现陈旧与落后,从而对科举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式学堂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取得做官资格,这必然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堂的发展,在时势的危迫下,清政府于1905年宣布废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废除,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5.要把握好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历史事件所呈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独特的地方或自身反复出现的东西。

[例10]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就是我的家,打起背包就出发!”

6.要认真对待课内“动脑筋”和课后“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二、讲究训练策略,提高复习效益。

1.训练意图要明确

[例12]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例13】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2.题型要多样化

[例15]右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例16】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905年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存亡并重

[例17]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例18]表格数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表格反映我国核试验的特点不包括

国家

首次试验的年份(年)

试验次数(次)

备 注

美国

1945

1032

苏(俄)

1949

715

英国

1952

45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

共同试验的次数

法国

1960

210

中国

1964

45

A.起步时间晚 B.试验次数少 C.独立自主进行 D.保密程度高

[例19]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右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3.开拓思路,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例21】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法国人鲜血的价值”指的是:

A.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B.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C.传播了进步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例22]文化大革命中,江青攻击陶铸,说他参加过国民党,所以他应该受到审查。陶铸反驳说:当年毛主席也参加过国民党。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二人的争论。

【例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时代,中国的玩具、纺织品、鞋、木制品等许多商品都深受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喜爱,一个美国主妇曾感叹:“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一团糟”。这种现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商品充斥国外市场的原因有哪些?而这种现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不可能出现?

三、进行专项训练,提升应考能力

1.训练阅读理解、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例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口通商以后,以香港为中心的英国轮船,往来上海、南洋,中国旧式船运几全失其利。……各口生意,洋商占十之九,沿海沿江人民生计雍阻,国家税饷尤损失不赀(zi)。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的?其创办的目的何在?

【例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

【例27】材料一:1976年小岗生产队有人口110人,粮食产量35000斤,人均口粮230斤,人均收入32元,当年未上交公粮和偿还贷款。

——《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反映了1976年凤阳县小岗队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例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右图),以资表彰鼓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

3.训练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能力。

【例29】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例30】“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二战中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所以日本是二战的受害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例31】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1) 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任何试题都有其明确的思维导向——要耐心寻找突破口

4.攻克评价评述、论证能力的难关。

首先,要由浅入深,培养兴趣。

【例32】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邓小平观点的正确。

【例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的思想核心是官方尚未公开的‘遏制’美国及其盟友的学说。该学说已经在欧亚地区发挥作用,体现在上合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与北约……‘民主轴心’的对抗中。”

材料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思想核心是“遏制”美国及其盟友,与北约对抗,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谈谈你的看法。

其次,训练过程中,要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3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争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国际形势”。

材料二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20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提出的中国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试结合本试题引言与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已给答案。(2)同意。理由:①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必然会打破封堵,挑战美国 ②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所以中国的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

有的同学积极思维、有所创新,答出:同意。理由:①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部署到亚太地区,在韩国、日本部署“萨德”,构筑反导隔离墙,妄图把中国仍然封堵在第一岛链;②美国干涉台湾内政,危及中国核心利益;③美国还将军舰派到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

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

第三,要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练笔

【例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之战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期间,中国没有取得任何完全的胜利。鸦片战争战败的消息很久才传到湖南、江西等地,当地人还认为是谣言。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务费,帮助日军搬运炮弹。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 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时年23岁的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她去台儿庄域之前,有个10岁的中国男孩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查,在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曰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的炮弹,为什么?原来,这名10岁的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5年4月9日第1624期《抗战地理二》

请回答: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我的习作】 兵民是胜利之本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重大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是一败一胜。究其原因,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甲午中日战争中,民众的民族意识还没有觉醒,为了几个劳务费,就帮日军搬运炮弹。抗日战争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李宗仁、白崇禧和周恩来共同谋划战役指挥,连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都放下成见,放下自私,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中共组织鲁南百姓积极支前,救治伤员,连10岁的儿童都用“聪明”的小脑袋欺骗日军。正是这样,男女老少齐上阵,军民团结一家人,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例36】 一个守门人得到的回扣

有位贵族,在远离海岸的城堡里举办盛宴。珍稀的野味、罕见的嘉果一应俱全;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宴会没有准备鱼。然而,就在开宴的那天一早,一位贫穷的渔夫来到城堡,带来了一条大比目鱼。城堡里的人们欢呼雀跃。渔夫得意地带着他的大比目鱼去拜见那位贵族。贵族一见,连呼“好鱼”。然后他说:“你开个价吧,我立刻付现金!你要多少钱?”渔夫说:“大人,我一分钱都不要。只恳求你在我赤裸的后背上鞭打100下,这就是我这条大比目鱼的定价!——大人,你少打一鞭我都不答应!”贵族和来宾都万分惊讶,他们百般劝说,让他将这个荒唐透顶的“定价”收回去,但是,渔夫态度异常坚决。无奈之下,贵族说:“好吧,好吧,这位朋友有个奇怪的念头,可我们必须要这条鱼。所以,只好请你躺倒,我们当场‘交易’吧。”打完了50鞭,渔夫大喊:“停下!停下!在这个买卖中我有一个合伙人,他理应得到他应得的份额。”贵族更加惊讶,他叫了起来:“什么?竟然会有两个这样的傻瓜!在哪里能找到你的合伙人?快说出他的名字,我立刻派人去找他!”渔夫说:“你不用去远处找他,他就在你的大门口呢!他是你的守门人。刚才,我带着鱼要见你,他百般阻拦,直到我答应无论我从这条大比目鱼身上获得什么,都必须分给他一半。”贵族震怒了,他说:“立刻把他带来,我一定无比公正地让他得到他应得的那份‘回扣’!”守门人被带来了,不得不领取了这场交易中自己应得的份额。后来,守门人被贵族赶了出去,而渔夫得到了重赏。

请回答:

(1)你最敬佩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2)你敬佩他什么?请你写下来。

四、时政热点解析(结合热点,指出复习的重点)

五、模拟考试,提分增效

1.仿真训练,锻炼心理适应能力。

这一环节有利于同学们克服考前焦虑症;克服对中考开卷考试可以查资料的依赖思想。一定要精选压轴题(有困难找我),要符合河北试题的特点。

2.限时训练,提高答题的速度。

3.及时反思,找到失分的原因,掌握答题技巧和应考策略,减少失误。

六、《2017年学科说明》没给答案的题型示例

	P42例25。续写,某时段一位归国华侨在上海的见闻(城市发展、市民服饰和市民文化生活的概况,并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理由。要求:符合客观实际,理由要全面、合理,字数不限);

【我的习作】

如今的大上海太摩登了,城市发展、市民服饰和市民文化生活……太让人出乎预料了,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里。

站在码头,回望海港,轮船、帆船、驳船等各种船只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景象。走出码头映入眼帘的是熙熙攘攘攒动的人群,穿中山装是公职人员的标志,戴鸭舌帽、西装革履是买办人特殊的着装,长袍马褂成为一般商人和私塾先生的偏爱,清朝标志性的辫子销声匿迹,女子穿旗袍流行起来,报童、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黄包车夫高声招揽着生意,在嘈杂的人群中,听不到“老爷””大人”的称呼,而代之以“先生”“某君”打招呼,见面不再行跪拜礼,而是握手谈话、并肩而行。远处传来火车悠长的鸣笛声:呜——呜——,最引人注目的是停在路旁达官贵人或名商巨贾的专宠——锃明瓦亮的汽车。

未完待续

上海巨变的理由:

1.工业革命后,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火车、汽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传人,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传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电影、照相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2.

3.

P121 46题。(3)“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中日改革一败一成。面对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认识。(要有观点,有史实,史论结合)

【我的习作】

观点一: 改革应是全方位的。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从这一宗旨出发,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并且组建了当时亚洲一流水平的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只学技术、不变制度。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学了西方技术,有了好的武器装备,但军队的战斗力不单纯取决于武器装备的优劣,因为最终使用武器装备的是人。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用人制度是世袭制、终身制,讲的是封妻荫子、裙带关系,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样任人唯亲选出的头领素质会高吗?士兵们会从心里服气吗?一个由心里不舒坦的士兵组成的团体,国家、民族意识不强,战斗力可想而知,在生死关头,他们肯为国死战吗?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了。

反观日本,(

军队建设如此,国家改革也是一样,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不利因素,改革上层建筑不利于经济基础发展的不利因素,让正能量形成合力,改革才能成功。如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必须抓好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其执政能力,否则,任其腐败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我们要从大局出发,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所以,改革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深化。

	以下各题答案,请参见何兵永主编的《中考历史,复习秘笈》(江西人民出版社)。	P39 例21。读史说史,依据关键词,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关系。	P46 例30。评价评述,科技是把双刃剑。P99 45题。读史说史,依据图片阐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P134 50题。评价评述,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