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不应该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天花板!
过去一段时间,有些省份的教育管理者,不断释放要让中考难度增加,要让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但是这样的做法存在的弊端,却一直没有人愿意说出来。
就在最近,人大代表周苏萍终于指出了初中生进入职业教育的弊端,她提倡将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提高至70%-80%,降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入学比例。
其实,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极大的可能是成为了新一代“农民工”,而不是成为一个有着过硬技术的“工人”。因此中等教育如此发展,并非有利于我们国家产业的转型。而周苏萍也指出了,当前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加之初中毕业生年龄偏小,过早进入社会,不利于他们后期的成长,最终可能沦为社会底层工作者。
因此,她认为应该从高中开始,让被中考淘汰的学生进入高职学习,一方面学生年龄基本满18岁,一方面有发展的后劲,有利于培养大国工匠。
笔者相信,很多人都会赞同周代表的建议。毕竟,让孩子过早脱离学习,并非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正途,也并非就能够培养出大国工匠。这样的建议,的确值得更多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去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考低升学率的背景下,中国“内卷化”越发严重,很多家长不得不拼尽全力为孩子找各种辅导班,各种培训班。这不仅仅苦了学生,还苦了大多数家长。令人无奈的是中考的课程也越来越繁重,加上体育科目的比重加大,更是让原本辛苦的孩子更加苦不堪言。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好身体是“革命本钱”的这句话,但是中考的升学率却逼着许多家长和学生不得不在体育上“急功近利”,而这或许是体育也需要辅导班的原因吧!
只是,笔者不知道中国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够丢掉各种辅导班,可以独自前行在学习的道路上。
笔者相信教育的初衷,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而非急功近利获得某一项数据,让更多的人成为缺乏过硬技术的“工人”。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说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很一般,那提高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不就完事了么?
笔者觉得这样做法根本就是只看到了眼前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自动化是未来的方向,人工智能也是大势所趋,而这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力资源将要从事智力劳动,更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转型,将人力资源向知识型集中。当然,还有些人会担心就业问题。
笔者以为中国人应该关心的是收入,是收入能够购买多少东西的问题,而并非是所谓的就业。的确,我们一直以来视劳动为美德,但我们也应该从劳动中得到解放,而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产生力提高的根本动力。或许,当前我们要关注就业,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家庭有一个劳动力便可以养活几人的模式?
让家庭的其他成员能够更好地培养下一代?
在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带来的是全民成为“打工人”,但是导致了大量孩子缺乏家长的陪伴,成为了一个孤独成长的孩子。或许,培养高素质人才,才是未来中国发展的趋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教育也不能缺席。
总之,中等教育应该成为一种补充,却不应该成为大量孩子的“宿命”。